【地理位置】大河口鄉位于姚安西部,地處兩州三縣交界地,東與官屯鎮巴拉鮮村委會相連,南與彌興鎮毗鄰,西與大理州祥云縣普溯鎮、東山鄉交界,北與官屯鎮馬游、葡萄2個村委會接壤,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5千米。境內最高海拔2422米,最低海拔1720米,區域面積171.51平方千米,林地面積14427.5公頃,森林覆蓋率74.8%。大河口鄉是一個集山區、邊遠、高寒為一體的典型少數民族聚集鄉。
【行政區劃】2022年,大河口鄉轄大櫟樹、漣水、大河口、麂子、大白者樂、蒿子等6個村委會,69個自然村,65個村民小組。大河口鄉是楚雄州40個少數民族聚居鄉之一,也是姚安縣4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
【人口民族】2022年末,大河口鄉有農戶2329戶,總人口7465人,其中男性人口3882人,女性人口3583人,男女比例為0.52:0.48,非農業人口54人。主要居住漢族、彝族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9536人,占總人口的66.35%。
【經濟狀況】2022年,全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95億元,同比增長41.46%;完成招商引資3.2億元,同比增長22.5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5萬元,同比增長3.4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47.67萬元,圓滿完成年初下達任務數;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7元,同比增長13.01%。全鄉完成烤煙種植6700畝90萬公斤收購任務,收購均價達31.3元,實現烤煙產值2817萬元,人均增收3751元,戶均增收1.2萬元。著力培植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窕秋紅辣椒5000余畝,實現產值3000萬元,人均增收3995元;大力開展作物套種,全鄉烤煙地套種蘿卜1500余畝,實現產值300萬元,人均增收400元;套種豌豆300畝,實現青豌豆產值91萬元,人均增收121元;大力發展肉牛產業促增收,落實好肉牛產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和“掛鄉包村幫戶”工作機制,把脫貧戶和易返貧致貧戶作為發展重點,引導農戶利用閑置舊房改造現有圈舍進行肉牛養殖,截至目前,全鄉肉牛出欄3260頭,實現產值5379萬元,人均增收7162元。全年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6家,農業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農民實現了多渠道穩步增收。
【基礎建設】大河口村委會彭家和麂子村委會小村兩個集中安置點建設穩步推進,75戶昆楚大高速公路建設拆遷農戶如期安置完畢,公共配套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集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增減掛鉤建設項目、雪災產業扶貧大棚設施修復項目、大河口鄉民族傳統文化保護項目、農村飲水維修養護項目、楚雄煙草商業2022年鄉村振興捐贈項目、大櫟樹村石格拉村組公路硬化、大河口互通連接線等項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麂子村衛生室建設,大河口等4個村委會整體提升改造;官屯連廠至大河口公路四改三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5kv大河口輸變電工程項目、農村供水保障專項行動項目高位推動,項目資金投入持續加大,項目實施穩步推進,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序改善。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2年以來,全鄉通過常態化月動態監測和2022年防止返貧監測幫扶二輪集中排查,新識別“三類人員”6戶21人,其中:突發嚴重困難戶2戶7人,邊緣易致貧戶3戶12人,脫貧不穩定戶1戶2人,監測對象擬清退1戶5人。截至目前,全鄉516戶脫貧戶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達18023.42元,相比2021年的16372.66元增長10.08%,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收入低于7000元戶實現全消除。各村利用光伏收益和產業分紅收益,結合實際開發了一批村級公益性崗位,全鄉共有公益性崗位91名,其中:生態護林員52名,聘用鄉村衛生保潔員39名。通過穩崗就業牢牢守住“兩不愁三保障”安全底線。
【民生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鄉教育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嚴格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穩步提高,2022年教學質量保持全縣第三名,幼兒園晉級和普及普惠工作順利通過省、州、縣級評估,丁家祥老師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評為鄉村優秀教師,榮獲獎金10萬元。農村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明顯增強,大河口衛生院順利通過楚雄州2022年第1批次胸痛救治單元驗收。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年發放優撫對象、現役軍人優撫金44.5萬元;發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164萬元;發放軍屬代耕費1.13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259.55萬元;發放五保金46.83萬元;申報審批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130人,發放高齡保健補貼7.5萬元;發放227名殘疾人兩項補貼29.71萬元;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物資價值10萬元,為群眾解決急難問題100余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征繳完成6660人,城鎮職工醫保人數156人,零繳費36人,完成率95.4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5258人,參保率97.91%。發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貼資金179.1萬元;組織村干部、志愿者開展電子社???、醫保電子憑證激活工作;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微信推送等形式,實現反詐宣傳全覆蓋。村干部、網格員走村入戶“一對一”引導幫助群眾安裝注冊反詐APP,截至目前,大河口鄉共完成安裝注冊1200余人,提升了群眾識騙防騙意識能力,有效打擊了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積極開展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2022年大河口鄉人民政府被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為楚雄州第四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積極推薦申報漣水村和尚莊為第五批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共推薦上報8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其中,2戶被命名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3戶被命名為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有力有序推進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鄉退役軍人服務站作為全國樣板式退役軍人服務站、服務站站長作為全國百名優秀服務中心主任(站長)擬推薦單位和擬推薦人選向云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推薦報送。抓緊抓實工商聯工作,大河口商會被州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優秀商會。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工作進位明顯,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紅十字會群團組織紐帶作用持續發揮,鄉黨委、鄉人民政府接受了縣審計委員會對上屆主要領導離任審計。
【生態環境】圍繞“治好一條河、護好一群山、建好一座城”發展思路,堅持以“治山、治水、治亂”為重點,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統籌謀劃,全鄉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重點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處理、鄉村綠化美化、集鎮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和村莊規劃為主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立健全長效保潔管護機制,全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農村戶廁改造450座,公廁建設3座;完成大河口村和漣水村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其余四個村已提交縣級主管部門待評審。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和森林草原防火及病蟲害防治等項目,實施公益林管護110442畝,兌現生態效益(公益林)補償資金110.4萬元,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兌付資金23.86萬元。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鄉、村河長巡河599次,巡河發現問題11個,已處理11個,整治“四亂”問題5個;嚴格落實林長制,全力保護轄區內森林資源,廣泛開展森林防滅火宣傳,懸掛布標30余條,粘貼宣傳標語50余條。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開展,漣水和大白者樂兩個村委會被認定為云南省省級森林鄉村;漣水村委會和尚莊、大櫟樹村委會凌家兩個自然村被命名為州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莊(自然村),大櫟樹村打壩箐被命名為縣級美麗宜居村莊(自然村)。
【社會治理】嚴格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15項硬措施和省委69項創新舉措,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摸排轄區內用于生產經營的各類出租廠房和基層消防安全場所59家,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60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執法工作,開出責令限期整改指令38次,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全面壓實;認真開展農房安全隱患排查,共摸排經營性自建房屋36戶,未發現存在安全隱患;打好黨的二十大維穩安保攻堅戰,全力做好涉穩重點群體摸排穩控化解,嚴格落實“一人一策”“一人一專班”要求,杜絕失控上訪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