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五中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制定下發了《姚安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9條措施的意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縣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74.29億元,比上年增長6.4%,完成“十三五”規劃預期目標任務的106.1%。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為23.47億元,同比增長5.7%,增幅與全州持平,與楚雄、雙柏、南華、祿豐并居全州十縣市第四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0%,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為20.44億元,同比增長9.8%,增幅比全州的8.8%高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州十縣市第七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3%,拉動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為30.38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比全州的3.0%高1.3個百分點,增速與大姚并列全州十縣市第三位,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7%,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31.6:27.5:40.9。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2%,二季度增長4.4%,三季度增長5.6%,四季度增長6.4%。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207元,比上年增長10.2%。
非公經濟增加值35.34億元,增長6.8%,占全縣經濟總量的47.6%。全縣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3%。
2020年末全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210830人,比上年末減少357人,其中:鄉村人口126593人,比上年減少10048人,城鎮人口84237人,比上年增加9691人。在總人口中,男107146人,女103684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3.3。
就業形勢平穩。年末全社會就業人員13.91萬人,比上年增加5656人。其中從事農業生產7.73萬人,占55.6%;從事非農業生產6.18萬人,占44.4%。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
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2020年全社會全員勞動生產率為53414元/人,比上年的47508元/人,增加5906元/人,提高12.4%。
市場物價持續上漲。2020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9%,其中:食品類上漲12.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18.0%。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縣全年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7億元,比上年增加0.17億元,增長5.1%。其中:稅收收入2.26億元,比上年增加0.21億元,增長10.1%;非稅收入1.31億元,比上年減少0.04億元,下降2.6%。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9.61億元,比上年增加0.01億元,增長0.04%。
二、農業
農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45.68萬畝,比上年增加1.3萬畝,增長2.9%,其中: 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4.45萬畝,比上年增加0.13萬畝,增長0.5%;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1.23萬畝,比上年增加1.17萬畝,增長5.8%。
糧食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9.84萬噸,比上年增加0.15萬噸,增產1.5%,其中:夏糧產量2.45萬噸,比上年增加0.04萬噸,增產1.7%;秋糧產量7.39 萬噸,比上年增加0.11萬噸,增產1.5%。全年谷物產量8.13萬噸,比上年增加0.14萬噸,增長1.8%。其中:稻谷產量2.71萬噸,比上年減少0.28萬噸,減產9.4%;小麥產量0.73萬噸,比上年減少0.03萬噸,減產3.9%;玉米產量4.31萬噸,比上年增加0.38萬噸,增產9.7%;豆類產量1.55萬噸,比上年減少0.03萬噸,減產1.9%。
全年油料產量0.71萬噸,比上年減少0.02萬噸,減產2.7%,其中:油菜籽產量0.71萬噸,比上年減產2.7%。
全年水產品產量0.79萬噸,比上年增長8.2%。
全縣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6.71萬千瓦,其中排灌機械總動力3.25萬千瓦。農村用電10794萬千瓦時,增長3.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514噸,下降2.7%;農藥使用量186噸,下降15.1%。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20年,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4%(下同);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0.55億元,增長39.9%;制造業增加值6.67億元,增長1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5.83億元,增長3.1%。
年末全縣發電裝機容量41.9萬千瓦,其中并網風電裝機容量41.9萬千瓦。
全縣資質內本地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8%,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39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2億元,比上年下降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15.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8億元,下降5.9%;金融業增加值2.29億元,增長4.8%;房地產業增加值5.11億元,增長3.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0.42億元,增長20.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0.81億元,增長42.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1.3%。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1.68億元,比上年增加17.59億元,同比增長16.9%。
按構成分,建筑安裝工程投資120.57億元,增長17.0%;設備購置0.84億元,增長153.1%;其他費用0.27億元,下降59.8%。
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26.42元,比上年減少3.54億元,下降11.8%,占投資總額的21.7%;第二產業投資7.40億元,比上年減少1.09億元,下降12.8%,占投資總額的6.1%;第三產業投資87.86億元,比上年增加22.2億元,同比增長33.8%,占投資總額的72.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1億元,比上年下降48.5%,商品房銷售面積18.76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7.49萬平方米,下降28.5%。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億元,比上年增長2.9%。
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35億元,增長3.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49億元,增長2.1%。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0.79億元,增長2.0%;餐飲收入額20.05億元,增長3.4%。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9.49億元,同比增長3.5%,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0.8%,比上年下降17.6個百分點;限額以下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21.35億元,同比增長2.6%,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9.2%,比上年上升17.6個百分點。
全年外貿出口總額880萬元人民幣,折合1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4.5%。
全年招商引資簽訂合作協議105個,同比下降18.0%,項目協議總投資185.84億元,同比下降3.0%,引進縣外到位資金9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年末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414.9公里(含村道),其中:二級公路33公里。
年末全縣機動車擁有量45157輛。其中:汽車17823輛,農用運輸車(拖拉機)2460臺,摩托車24874輛。
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17325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16.9%。
全年旅客運輸周轉量6989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3 %。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4734萬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493萬元,比上年下降2.3%;電信業務總量123241萬元,增長36.2%。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總量15.5萬件,快遞包裹業務量47.7萬件,訂售報刊214.9萬份,其中: 訂售報紙208.6萬份,訂售書刊6.4萬份。
年末全縣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46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0.54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2.5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16.92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部80.3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6.81萬戶。
根據縣旅游部門統計,全年接待國內游客277.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9%,接待國外游客614人次,比上年下降14.2%。實現旅游收入33.68億元,比上年下降8.2%。
八、金融和保險
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1.97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增長11.2%;其中住戶存款余額54.12億元,比年初增加5.98億元,增長12.4%,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的75.2%。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7.93億元,比年初增加3.7億元,增長10.8%。在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住戶貸款余額19.58億元,比年初增加1.6億元,增長8.9%,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51.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8.36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增長12.9%,占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48.4%。
全年縣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8127.2萬元,賠款及給付3857.1萬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全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59元,比上年增加1542元,增長4.2%,其中:工資性收入30706元,比上年增加790元,增長2.6%;經營凈收入7099元,比上年增加1023元,增長16.8%;財產凈收入289元,比上年減少29元,下降9.2%;轉移凈收入166元,比上年減少242元,下降59.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803元,比上年減少546元,下降2.6%。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0元,比上年增加966元,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4175元,比上年增加163元,增長4.1%;經營凈收入5760元,比上年增加148元,增長2.6%;財產凈收入281元,比上年增加234元,增長4.95倍;轉移凈收入2674元,比上年增加421元,增長1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47元,比上年增加4932元,增長47.8%。
全縣77個村委會(社區),其中:社區13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委會(社區)全部通電、通電話、通網絡、通公路、通自來水。
社會保障建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4.36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09萬人。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74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73萬人。年末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3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0.2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0.29萬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47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89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7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676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9002人。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2.18萬人, 開展技能提升培訓911人。開展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幫助138名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成功創業。2020年我縣實際公開招聘緊缺人才18人,醫療衛生機構專項招聘優秀高校畢業生61人,補充招聘7人,專項招聘鄉鎮公辦幼兒園教師27人,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0人,2018年招募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10人,合計133人。
年末全縣有各類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7個,床位378張,收養111人。年末農村特困救助供養人數516人。年末全縣共有10184人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75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0年年末,全縣擁有高中1所,教職員工278人,其中專任教師238人,招生633人,在校學生1952人,畢業生795人。初中9所,教職員工585人,其中專任教師484人,招生1451人,在校學生4403人,畢業生174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職員工35人,其中專任教師26人,招生47 人,在校學生114人,畢業生80人。小學70所,其中:完全小學57所,教學點13個;教職員工830人,其中專任教師651人,招生1533人,在校學生9103人,畢業生1504人。幼兒園81所,其中,公辦66所,民辦15所。擁有教職員工396人,其中專任教師223人,招收幼兒3262人;在校幼兒5820人,畢業幼兒2416人。
全縣學齡兒童毛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35.6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6%;高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94.59%。殘疾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 100 %、100%和100%。
全年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爭取科技計劃項目補助資金356萬元。
年末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89個,成員21444人(戶),其中:農民專業協會166個,會員1876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23個,社員2684人。
十一、文化和衛生
年末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博物館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站)10個,其中: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9個。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衛生和社會服務事業不斷改善。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2個,縣婦幼保健院1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民營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1個,衛生監督所1個;年末衛生機構從業人員1332人,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784人,鄉鎮及其他醫院548人;年末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172人,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691人,鄉鎮及其他醫院481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197張,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725張,鄉鎮及其他醫院472張。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492噸標準煤(當量值),比上年下降16.0%,其中:電力消費量2168萬千瓦時,下降23.3%。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5%。
全縣年末有大中小型水庫88座,總庫容1.344億立方米。
全縣全年人工造林11097畝,年末有林地面積12.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9.29%。
全年累計降雨量715.9毫米,年平均氣溫16.8℃,年日照3516.6小時。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6%;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2020年全縣共發生統計事故36起,死亡2人,受傷3人,直接經濟損失39.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13起,上升56.5%;死亡人數減少4人,下降66.8%;受傷人數增加2人,上升2倍;直接經濟損失增加32.6萬元,上升4.5倍。其中,工礦商貿領域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1起,死亡1人,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0.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2起,下降66.7%;死亡人數減少2人,下降66.7%;受傷人數持平;直接經濟損失減少1.7萬元,下降89.5%;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發生統計事故3起,死亡1人,受傷3人,直接經濟損失0.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持平;死亡人數減少2人,下降66.7%;受傷人數增加2人,上升2倍;直接經濟損失增加0.1萬元,上升33.3%;消防安全領域發生事故32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39.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15起,上升88.2%;直接經濟損失增加34.2萬元,上升6.5倍。農業機械、學校、醫院、特種設備、通訊、氣象等行業未發生安全責任傷亡事故報告。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
4.資質內建筑業企業是指注冊地在我縣的資質在三級以上的建筑施工企業;
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是指計劃總投資大于或等于500萬元的單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包括農村私人建房和購買固定資產;
6.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不包含初中畢業到縣外上高中、技校等上學的人數;
7.年末擁有拖拉機數量包括動力在14.7瓦以上的大中型運輸拖拉機在內。